长大新闻

湖南日报:为“长沙智造”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发布时间:2017-04-07 作者:黄京 肖燕芳 摄影:于向丹 责任编辑:黄京 肖燕芳 摄影:于向丹 浏览次数: 来源: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学生在远大集团进行生产实习。

青春飞扬的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长沙大学)学子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学生肖永前、王建朝、周明、雷朝凯、邬颖新共同设计的智能趣味语音型机械通用教学仪可以由语音识别控制,形成人机互动来进行人机竞技,深受老师和学生喜爱。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这个设计获得了二等奖。而他们的成功,也是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机电工程学院瞄准长沙智能制造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狠抓学生基本能力训练,为智能制造业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的一个缩影。

打造学科平台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要着力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抢抓‘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的机遇,加快构建智能制造服务体系、产业链条和人才高地,推动长沙制造业率先向高端、智能、绿色转型升级,率先建成智能制造强市。”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排头兵,长沙一直在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而在这个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离不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支撑。围绕长沙的战略目标,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机电工程学院积极拓展对接生产一线实际的实践教学资源,以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为依托,建立长沙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面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努力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唐专正就是该学院培养的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代表之一。闻名世界的浏阳烟花,总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惊喜,可绚丽的光芒背后却是繁杂的制作工艺和工序。唐专正设计制造了一台扇形烟花组盆机提高了花炮生产的效率,有效解决劳动力紧缺问题;同时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减少了粉尘的产生,更加环保,降低对工人的危害;其次,机械生产出来的花炮产品质量更加稳定,成本也有所降低。凭借这个发明,唐专正的“扇形烟花组盆机”成功立项为国家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增加专业实训课时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

湖南人素来爱嚼槟榔,而切籽是湖南槟榔制作的关键工序之一,不过由于槟榔果外形不一,这道工序很难实现全机械化。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学生唐灯在参与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中,研发了一套全自动槟榔切籽与点卤水装备,大大提高了槟榔切籽效率。唐灯说,能够在科技创新中拿到项目,得益于自己的专业基础过硬,而平时大部分专业课都是在实习实训场地完成的,这种不同于“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能够让自己对设备工作原理、工艺流程有直观的认识,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李国锋介绍,为了使学生能适应企业和产业的发展需求,学院构建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专业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30%。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开发符合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的理论课程教材、实习实训项目、案例、实践教材、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形成具有校企合作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学生创新创业激情的点燃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学院也正在努力培养一支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支持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2012届毕业生何习达和王三顺同学参加湖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一等奖,其设计的作品“新型往复式便携缓降器”申报了国家专利,获得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资金10万元。他们依托项目注册成立了长沙持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入驻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将自主研发的产品“新型往复式便携缓降器”推向了市场,并参加了2012年长沙科交会展览。

正是因为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学生在各级创新项目比赛中成绩斐然。据统计,近年来,该院学生立项各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31项,其中教育部项目2项,省教育厅项目8项;立项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计划”项目17项;获得专利20项;获全国机械创新设计比赛二等奖1项,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湖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

产教深度融合

助推长沙“智造”

为了使培养的人才能够真正适应产业转型发展的需求,从而推动“长沙制造”向“长沙智造”升级,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机电工程学院还一直在建立产教深度融合的合作育人长效机制。学院与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广汽三菱、汇利堡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全市乃至全省工程机械、汽车制造行业的领先企业合作共建专业、培养人才、共建资源,聘请用人单位工程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和毕业论文指导。此外,还与知名企业共同开办了“三一班” “中联班” “远大班” “山河班”等。

毕君和曾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联班”的学生,2007年毕业后便进入中联重科工作。因为工作业绩突出,他很快便升为公司中层骨干。“在学校时就经常有企业老师来授课,企业文化、前沿产品和技术包括管理制度等都很熟悉,所以在工作岗位上也得心应手。”毕君和认为,在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下,自己能很快适应企业的要求,所以成长得也很迅速。

“让企业实实在在地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能够在短期内从高校获取人才红利,才能真正实现产教融合。”李国锋认为,智能制造是长沙产业转型的主要抓手,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将引领长沙智能制造企业的加速发展。

 

文章来源: 湖南日报   2017-04-07  A5版

网址链接:http://hnrb. voc. com. cn/hnrb_epaper/html/2017-04/07/node_205.htm

 

编辑:肖燕芳

审核:谷建春